-
浏览次数:
393
更新日期:
2022
-
Nov
-
30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强化稳岗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结合实际实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重点支持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加速落地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较多、成效较好的项目,尽快发挥带动农民工就业作用。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收集适合大龄农民工的就业岗位、零工信息,在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中持续发布。尊重大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指导企业根据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有就业需求的,可以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人社部发〔2022〕76号促进农民工及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是保持就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稳增长稳就业,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及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下同)就业创业,提出如下意见。一、支持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一)强化稳岗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结合实际实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重点支持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加速落地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较多、成效较好的项目,尽快发挥带动农民工就业作用。(二)健全稳岗服务机制。加强对农民工所在企业的用工指导,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
浏览次数:
331
更新日期:
2022
-
Nov
-
18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印发《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打造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建筑产业,推动向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抢占行业制高点,打造“深圳建造”品牌,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全力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措施提出,鼓励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应用,全面提高建造过程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水平,服务“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现代建筑业提升为深圳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城市高品质建设。同时,还从构建现代建筑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要素互联互通、拓展产业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具体举措,并明确在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试点,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创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促进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将深圳打造为现代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城市。如何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措施提出,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到产业化推广的全过程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建筑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要提高成果产出及应用能力,支持建筑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申报国家、省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工程建设科技项目计划,开展建设工程新技术认定工作,充分发挥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端智库作用。如何打造“深圳建造”品牌?措施要求,全面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具体来说,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动建筑全寿命期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绿色建筑星级要求,重点区域内新建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80%。提升建筑节能标准,规模化发展超...
-
浏览次数:
251
更新日期:
2022
-
Nov
-
2
混凝土作为建筑领域的核心材料,其重要性和产业体量对建材行业整体发展影响深远。据统计,2021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未包括计入建筑业的部分)20996.85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853.58亿元,同比下降6.4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成为我国建材领域年营业收入首个进入2万亿元的产业。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混凝土的绿色低碳无疑成为建材产业的重要引擎。全球水泥与混凝土协会提出的2050气候愿景中指出,自1990年以来,全球每吨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减少了19.2%。近期,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混凝土展聚焦绿色低碳、数字化与智能制造,近300家企业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展会现场记者发现,在“双碳”目标下,混凝土行业不仅在探索更为有效的低碳之路,更是在原本“傻大黑粗”的混凝土上花样翻新,让混凝土制品以更艺术的样式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围绕“低碳” 发展思路变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达成紧密相关。从碳排放绝对量来看,水泥行业处于靠前位置。据不完全统计,水泥行业能耗约占全社会的7%左右。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实施“双碳”目标等大背景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行业发展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雁表示,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行业在预制混凝土技术研发、混凝土工艺设计、生产、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进行降碳、低碳探索。行业伴随低碳的发展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材料端,研发应用低碳水泥、低碳混凝土,包括低碳胶凝材料、低碳骨料、低碳减水剂、低碳外加剂等,“建华建材以工业固废替代水泥,不少混凝土产品固废替代胶凝材料率达50%左右。”张雁介绍说。在制造端,研发采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早强、早脱模技术,免蒸压、免蒸养技术,余热、余气、...
-
浏览次数:
421
更新日期:
2022
-
Oct
-
22
发展绿色建筑,关系着低碳节能,关系着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近期,北京、重庆、贵州、海南等地发布相关政策,以创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为抓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绿色建筑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建筑领域要想整体实现碳中和也离不开绿色建筑。为了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北京市在日前印发的《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到,新建政府投资和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到2025年,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按照碳达峰目标和阶段性要求,完善低碳建筑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农宅抗震节能标准等节能减碳标准。建筑领域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和热泵技术应用,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新建政府投资工程至少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提高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开展产能建筑试点。建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长效机制,结合生命周期管理,在城市更新中持续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到2025年,力争完成3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加快推进农房节能改造,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加强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动农房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延长农房使用寿命,强化节能减排,有...